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自由行 自由行

阿里山攻略11月9日_阿里山攻略11月9日

ysladmin 2024-07-09 人已围观

简介阿里山攻略11月9日_阿里山攻略11月9日       接下来,我将针对阿里山攻略11月9日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阿里山攻略11月9日_阿里山攻略11月9日

       接下来,我将针对阿里山攻略11月9日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阿里山攻略11月9日的话题。

1.跪求一份9天台湾自由行之行程表格~

2.有关阿里山的资料

3.有哪些自驾/徒步路线,可以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

阿里山攻略11月9日_阿里山攻略11月9日

跪求一份9天台湾自由行之行程表格~

       行程景点

       2月16日

        周一第一天:上海-台北

       于指定时间集合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办理出境手续后搭乘豪华客机前往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专业导游接机后搭乘专车前往台北,后前往参观占地面积约为35000坪、台北地标--台北101摩天大楼(登顶),Taipei 101购物中心系由台湾十二家银行及产业界共同出资兴建,造价共达580亿元台币,由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负责设计及监造,Taipei 101购物中心除了底部群楼作为购物商场外,将成为台北金融商业重镇。晚餐后入住酒店。

       早:自理午:自理晚1:特色餐

       住:

       2月17日周二第二天

       早餐后酒店集合前往筠园(邓丽君墓园)邓丽君纪念馆由邓家整理邓丽君的遗物展示于此,包括以往曾穿上台演唱的打歌服及家居服,还有邓丽君以往所出过的所有唱片展示。巨型琴键透过计算机科技的设计,将一副巨型琴键镶在地上,只要一踩,便会发出美妙的乐音。音符花园在一个小型花圃中,以小灌木排列出音符符号,象征邓丽君的塑像宛如音乐女神般静静的竖立其中,充份表现出邓丽君生前对音乐的喜好。自动点唱机内有十首邓丽君成名的名曲,包括「何日君再来」、「小城故事」等脍炙人口的好歌,供乐迷在凭吊小邓迷人的丰采时,亦可再次聆听其轻柔动人的歌声回荡在山水之间。后参观游览台北故宫,台北故宫是一座仿中国宫殿式建筑,院内藏有全世界最多的无价中华艺术宝藏,其收藏品年代几乎涵盖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为公认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内藏有六十四万件文物,每一期将展出5000多件文物珍品,故宫博物院展品丰富,象征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令身为中华子孙的我们感到骄傲不已。馆内主要为书面﹑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它工艺品。然后游览士林官邸,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士林区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周围福山山系环抱,为蒋中正、官邸,分为山区和平地。目前平地已开放民众游览。这里庭园造景设计精致,虫鸣鸟叫、景色秀丽,是休闲游憩的绝佳场所。当年因占据极佳地理位置,故成为蒋中正官邸。

       早:自理午1:特色餐晚2:自理

       住:

       2月18日周三

        除夕第三天台北

       酒店早餐后前往诚品书局1989年,诚品由台北仁爱路圆环的第一家诚品书店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发展为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诚品是「城市人的集体创作」,连锁而不复制的经营模式,尊重各地文化特质,透过「人、空间、活动」的互动积累,发展出不同的场所精神和经营内容,塑造了城市中不同角落、不同内涵的文化氛围。后前往淡水渔人码头渔人码头不但拥有一座美轮美奂的浮动码头,其中渔人码头最著名的景点,就是330多公尺的木栈道、堤岸咖啡和超大的港区公园,构成一个环状动线,让人们可以完整流畅的体验渔港风情,站在步道远眺对面的观音山和出海口尽头的台湾海峡,美景之盛,令人流连忘返。后前往北投温泉博物馆是昔日的北投温泉浴场,北投自日治台湾以来即因温泉乡而胜名,1913年台北州厅为了要提升一般民众享用高质量的温泉,特斥资兴建北投温泉浴场是当时东亚最大型温泉浴场,设有温泉浴池、休憩室、餐厅、**室等,成为北投温泉发展史上极重要的代表性建筑,于1998年10月31日修复后开放参观,目前已是国家三级古迹,是台北旅游泡温泉的绝佳去处。夜宿温泉酒店。

       早:酒店内午2:特色餐 晚:饭店年夜饭

       住:

       2月19日周四

        第四天台北-南投

       早餐后日月潭风景区,日月潭国家风景区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全台最大的淡水湖泊,故日月潭有人称为『海仔』或『水社海仔』;因潭景雾薄如纱,水波涟涟而得名为『水沙连』,四周群峦迭翠,海拔高748公尺,面积116平方公里,全潭以拉鲁岛(光华岛)为界,南形如月弧,北形如日轮,所以改名为『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为台湾境内最大的湖泊,全潭为群山所环绕,而以湖中小岛-光华岛为界,北潭状似日,南潭形如月,故有日月潭之名),参观玄光寺,远眺因祭祀孔子、关公得名的文武庙和原住民邵族村落伊达绍-旧称德化社。

       早:酒店内午3:特色餐晚3:特色餐

       住:

       2月20日周五 第五天: 台中-嘉义-高雄

       早餐后乘车前往[阿里山风景区]享受森林浴,观看阿里山神木、三代木、姊妹潭等胜景。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西靠嘉南平原,北界云林、南投县,南接高雄、台南县,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全部属于国有林班地,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名列台湾八景之一,地属台湾省西部冲上断层的阿里山山脉。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除了有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之外,亦保留了邹族200多年原住民的人文资源,如今更因新中横公路而与玉山国家公园串连起来,是一段兼具知性与感性的森林之旅。后入住酒店。

       早:酒店内午4:特色餐晚4:自理

       住:

       2月21日周六 第六天高雄-垦丁

       酒店早餐后出发前往车城福安宫「车城福安宫」位于台湾最南端的屏东县车城乡内,是全台湾及东南亚最大的土地公庙「车城福安宫」的庙殿是采用北方宫殿构造,为三进六层楼的建筑。一楼装饰的金碧辉煌,供奉的土地公像也是全身挂满着金牌,据说清朝的时候还曾受"乾隆皇帝"褒封赏赐王冠与龙袍,可说是全台最受荣宠的土地公。后前往垦丁国家公园-鹅銮鼻灯塔,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之南侧,三面环海,是国内唯一涵盖陆地与海域的国家公园,也是台湾本岛唯一的热带区域。特殊的地形、丰饶的动植物及独特的民情风俗,不仅是保育、研究、环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更是国民休闲旅游的怡情胜地。公园内精致而多变的美景,如南仁湖、龙銮潭、大尖石山、及船帆石,使垦丁成为国内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国家公园。垦丁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温暖、景致宜人且交通便利,每年都吸引约四百万游客到此感受自然体验,资源珍贵丰美。由于为热带性气候,植物种类繁多,而且有许多具代表性,并需妥善照料的植物区。在如此丰富的植物环境中蕴育了垦丁多样化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台湾猕猴、灰面鹫等,为垦丁的美景更添生气。到此观星、听涛,善用园区步道系统、游客中心,拥有一趟知性、感性兼具的垦丁国家公园之旅。后前往关山,欣赏恒春八景之一的关山落日。

       早:酒店内午5:特色餐晚5:特色餐

       住:

       2月22日周日第七天垦丁-台东

       早餐后驱车前往台东,抵达后前往鹿野高台鹿野高台位于台东县鹿野乡的福鹿山休闲农庄内,由于休闲农庄周围尽是迭迭起伏棋盘状的农田,因此有着极为辽阔的视野。而于休闲农庄对面,则是高耸巍峨的海岸山脉,可将整个花莲纵谷及秀丽的川流景观尽收眼底,是一处绝佳的渡假胜地。另外于休闲农庄的鹿野高台内还设有高台飞行伞起飞场、烤肉区、高眺亭等设施,让到访的游客们可以到此赏景并享受多种的休闲体验。后驱车前往花莲,沿途经过三仙台主要由一座离岸的小岛和珊瑚礁组成,岛上有三块巨岩,相传吕洞宾、何仙姑和李铁拐曾登临此岛而得名。石雨伞的岩岬地形壮奇吸引游客观赏,为波浪侵蚀造成的海蚀岩柱,是为一奇景。八仙洞此处的地形乃因地壳上升过程中受海水侵蚀,由上而下依序所形成的一群大小不一的洞穴,计有灵岩、潮音、永安、干元、海雷等十多个,目前建有完整的步道,通往各洞穴晚餐后入住酒店。

       早:酒店内午6:特色餐晚6:特色餐

       住:

       2月23日周一 第八天花莲-宜兰

       酒店用完早餐。前往参观太鲁阁国家公园,太鲁阁公园成立于1986年11月,东起和仁溪口,西迄西合欢山,南至奇莱南峰,并沿着奇莱北峰东棱东伸至加礼宛山,北至南湖北山,横跨了花莲、南投及台中三县;立雾溪为区内最主要的水系,流域面积涵盖了全境的三分之二,总面积达92,000公顷,仅次于玉山,为台湾第二大公园。太鲁阁国家公园横跨花莲、南投及台中,以雄伟壮丽、几近垂直的大理岩峡谷景观闻名。沿着立雾溪的峡谷风景线而行,触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断崖、峡谷、连绵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岩层和溪流等风光。四百万年前,菲律宾海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而成台湾,慢慢降起的中央山脉表层岩层受到风化侵蚀作用而剥离,大理岩因而露出地表。这些大理岩受到立雾溪长期侵蚀下切作用与地壳不断隆起上升,形成几乎垂直的U型峡谷。公园内巨峰林立,从清水到南湖大山顶,落差达3742公尺,造就了层次复杂的植物林相,并提供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空间。后专车出发前往宜兰,然后参观游览冬山河畔的宜兰传统艺术中心,艺术中心位于台湾省宜兰县五结乡冬山河风景区内,创立于2002年1月16日,中心占地总面积约24公顷,传统艺术中心规划包含入口处、停车场区、中心区、住宿区、演艺厅区、工艺坊区、产业景观区等各具特色的区域。1990年间已开始筹设“东北民俗技艺园计划”,并于1996年间正式提升为“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经过7年筹备,终于在2003年10月正式开幕,希望能把整个台湾的传统艺术在此好好保存,甚至希望以此为基地,让传统艺术好好的留在生活当中,倾力推动传统艺术的维护与研究及推展保存、传习、展演及推广等工作,为带动民间艺术的再生、发展与创新,传统艺术的保存维系、关心与重视,永续保存民间生活艺术之美;传统艺术中心园区之建筑景观传统朴实,配合现代化之功能与视觉美感,具像化呈现早期庶民生活场景,并提供现代民众接触传统艺术的机会,增加方便性。晚餐后入住温泉酒店。

       早:酒店内午7:特色餐 晚7:特色餐

       住:

       2月24日周二 第九天台北

       早餐后酒店集合出发前往游览野柳地质公园,[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从金山远眺,犹如潜入海中的巨龟,故又名为「野柳龟」。其因波浪侵蚀、岩石风化及地壳运动等作用,造就了海蚀洞沟、烛状石、蕈状岩、豆腐石、蜂窝石、壶穴、溶蚀盘等各种奇特景观。女王头、仙女鞋、烛台石等,更是闻名国际的海蚀奇观,区内的林添桢塑像是纪念其当年舍身救人的英勇事迹。乘车前往九份,九份老街主要在基山街、竖崎路及轻便路等街道。沿着九份老街,许多旧式建筑观景茶馆都在此街道伫立,其中包括九份最著名的建筑、也是台湾首座**院―升平戏院。芋圆、芋粿、草仔粿…等,更是到九份绝对不能错过的怀旧风味美食。在慵懒的九份享受店家特制的,可随意晃晃九份这个特别的小镇,享受这独特的宁静。然后前往金瓜石黄金博物馆,黄金博物园区是纪录金瓜石发展历史最重要的景点,美丽的钢骨玻璃帷幕建体,一旁保存了本山五坑丰富的金矿文化遗产。金瓜石往水湳洞蜿蜒的金水公路边,黄金瀑布的层次之美让人惊艳。其名是因为在金瓜石生产的矿砂,跟着山泉水与雨水渗入溪床,致水质饱含氧化的黄铁矿的颜色,形成金**的瀑布景观。风景优美,水流磅礴,是爱好摄影者,不可错过的拍摄景点。站在瀑布旁的台金旧矿场,还可观赏阴阳海特殊景观(远观)。后前往平溪放飞天灯,平溪是一个以天灯打响全球知名度的健康小镇。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鬼斧神工的瀑布、壶穴景观、怀旧铁道、没有便利店、没设加油站、没有工厂、铁道没栅栏,这里是现代科技人纾解压力,悠游放松的好地方。体验火车头顶过的惊讶;品尝古早味小吃,来这里保证十足的乡野味,放一盏天灯祈福,在数千盏天灯点缀的夜空下开始新的一年。

       早:酒店内午8:特色餐晚8:特色餐

       住:

       2月25日周三 第十天:台北-上海

       酒店用完早餐后搭乘专车出发前往免税店、手信店购买纪念品、礼品。后前往中正纪念堂建堂基地总面积二十五万平方公尺(期间曾改名为民主纪念馆),并附建国家剧院及音乐厅,然后前往位于中正纪念堂附近的总统府(外观)总统府位于台北市中正区的重庆南路上,公元1919年为日本人所建,于当时为当时总督府的厅舍。至台湾光复后,再将其重新整建,自中央政府迁台后,台湾历年总统元首,便于此日理万机施政便因而延用至今,是台湾最高的政权核心之处所在。外观气魄雄伟、巍峨高耸的总统府,在宽敞的广场衬托下,更显其高贵慑人的气派。后前往机场办理出境手续,搭乘豪华客机返回上海。

       早:酒店内午9:特色餐晚:自理

有关阿里山的资料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 宝岛台湾

       25〃至25°56′30〃之间。面积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公里)、澎湖列岛、绿岛、钓鱼岛、兰屿、彭佳屿、赤尾屿。 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全省原本共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后来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之后,在1979年又将高雄设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名称由来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人们对海的知识逐渐增加,从水中走出来的人类开始把大海为人所用。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鯷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鯷”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鯷”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当然也有人说此时的“夷洲”就是广东或海南某地,但是从方位、气候、地形、古迹、物产、习俗等方面考证,应该是指台湾。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 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1]

       历史概要

        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原的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当然也记下了中华儿女共同开拓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辛勤和牺牲,也记下两岸来往的史实。 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越货,而是封建王朝确立和巩固统治范围的常用手段。 带回来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 )一书。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 书中地描述让人们对当时的台湾有了形象的认识:夷州在临海郡东南2000里,当地气候炎热,没有霜雪,草木四季常青,四面是山,土地肥沃,种植五谷,多产鱼肉,纺织细布,冶炼铜铁。居民为在高炎热气候中保存食物,把鱼肉卤在在大陶罐中,不仅自己当作佳肴,还用来招待客人。男女婚嫁乃由父母决定,女孩子出嫁后都要打掉上面的门牙。居民分为不同部落,各有自己的土地和首领。首领召集民众时,用木棍敲击中间掏空的木头,声音可传四、五里远,居民听见后纷纷赶来。打仗时将敌人的头砍下来,挂在院中的大木杵上,几年都不摘下来,以彰显自己的战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较为完整记载台湾风情的文字,中原人对台湾有了肯定、明确的认识。 到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稜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的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为便于管理,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这在台湾开发史上是第一次。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尽管在后来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变换,但是台湾归属从来没有改变过。 中华少数民族第一次控制中原的是元朝。元朝控制中原地区后,按照惯例需要进军没有到达过的疆土,故于至元28年(1291年)10月,派出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与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台湾。由于语言不通和航海知识不足,无功而返。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捕捉罪犯,兼办盐课,但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自此以后,中央王朝开始派员管理台澎地区。 元朝有一位旅行家,名叫汪大渊,他到过许多地方游历,在至正年间搭商船到台湾和澎湖,后写出《岛夷志略》。书中说台湾:“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地产沙金,黍子、硫磺、黄腊、鹿豹……海外诸国,盖始于此。”从人们可以到台湾旅行及两岸商业活动中,可以看出当时台湾和大陆的来往已经很多,已经成为互补性的经济活动和日常性的社会往来。 郑成功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驻军队,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保卫海防。高雄凤山有特产“三宝姜”,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台湾时留下的,这是中原到达台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为保卫台湾,在以后的岁月中,先后出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等重大军事活动。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内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后改为2府8县4厅。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美国、日本、法国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领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上层在如何治理台湾的态度和方式开始出现变化,由“防内变为主”改为“防御外侵为主”,清朝督办南洋海防事务的福建船政大臣、后任钦差大臣的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七省藩篱”、“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他们还多次上奏折,建议在台湾设立行省,以加强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 在台湾设省的建议在当时的边疆危机下,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建议最早是丁日昌在1874年间提出来的。第二年11月沈葆桢提出,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福建巡抚”,“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76年春新任巡抚丁日昌无法按期驻台湾,奏请朝廷另派重臣常驻台湾,改设“台湾巡抚”,这样实行3年的“冬春驻台”改为台湾单设巡抚。 刘铭传

       直到1884年6月,清朝才派出直隶提督刘铭传加封巡抚衔,督办台湾政务和防务。不管影视作品把他说成什么样子,刘铭传确实是一个有作有为的官员。 刘铭传到任不久,正逢中法战争爆发,从总体上看军事上没有失败的中国,在政治上再次惨败,面对危机,加强台湾防务尤为必要。闽浙总督杨昌浚、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于7月再次上书,要求在福建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光绪11年(1885年)10月12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旨同意诏请左宗棠的奏请,福建政务由闽浙总督兼管,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治,台湾单独设省,由原来的2府8县4厅增为3府11县4厅1直隶州,后又增设南雅厅。首任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正是这位巡抚,打开了台湾的近代经济发展之门。 历史沿着应该有的轨迹走到现在,在“巡检司”设立、充满风雨的550年之后,台湾成为清朝的第20个行省。台湾省建制的建立,对外主要是为了巩固东南海防,防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强军事防务;对内则开始近代工业化过程,开矿、邮政、交通、垦荒、教育事业等相继发展起来。从此,台湾社会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正是历史上两岸的来往,联结起两岸人民的心灵,台湾与大陆不可分离。大海向我们诉说的大陆在台湾的这么多“第一”,不仅仅是时间先后的意义,而是包含着多少先行者的勇气,开拓者的艰辛,奋斗者的牺牲;包含着多少台湾对中原腹地的向往,多少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同样也告诉我们,正是在这种延绵千年的交往中,中华文化浸透了台湾;台湾同胞则在连续持久的中华文化的环境中,也成为这一令世界感到惊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中华文化的创造群之一。因此,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沉淀。[2]

       旅游景点

       旅游资源

        其地貌复杂,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又有喀斯特地貌与海蚀地貌,故多山水胜境、火山群与温泉群。西海岸沙滩平缓,多海水浴场,而东海岸断崖陡峭,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更有‘蝴蝶王国‘之称。清代即有‘八景十二胜‘之说,包括:阿里山云海、双潭秋月、玉山积云、清水断崖、澎湖渔火、大屯春色、鲁谷幽峡、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头埤、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雾社。文物资源丰富,或与反抗荷兰、日本侵略者有关,或为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见证。如赤嵌楼、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宫凌霄宝殿、云林北港妈祖庙、台北与台南孔庙等。高山族人口达30余万,又分为阿美、泰雅、排湾、赛夏、布农、曹、鲁凯、卑南、雅美等9个族群。雅美族的甩发舞与雕船本领,阿美族的对位唱法与多姿的舞蹈,排湾族的刺绣与雕刻,布农族的‘打耳祭‘与‘成年祭‘大典,赛夏族的‘矮灵祭‘与佩铃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绣衣与播种节,卑南族的‘刹猴祭‘与‘狩猎祭‘等,是那样五彩缤纷。为发展旅游业,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桃园县兴建‘小人国‘,更丰富了旅游资源。

       风味肴馔

        类似闽、粤,但加以变化而有台湾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酱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汤炖煮。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鱼,基隆豆签羹、‘甜不辣‘,桃园石门沙锅鱼头,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贡丸‘,嘉义‘四臣汤‘和香菇鱼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馅面食),高雄六合夜市贝类海鲜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地方文艺

        闽语区有褒歌、采茶歌,粤语区有客家山歌,较通俗。而南管则较‘雅‘。剧戏多承闽、粤,有梨园戏、高甲戏、粤戏、皮影戏等。高山族文艺绚丽多姿。[3]

       地理人文

       地理位置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岛

       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人口统计

        据台湾有关方面统计,截止1998年8月,台湾省人口为2181万多人,加金门、马祖人口,总数为2186万多人;人口年增长率约为7.31%。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568.83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第一大城市台北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万人。 台湾居民中,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2%,约38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曹、雅美和赛夏等9族,分居全省各地。

       地貌特征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气候类型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由于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台湾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 以上。

       自然资源

        台湾虽然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属矿产也较少,金、银、铜、铁等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但是台湾却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 淡水资源 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耕地资源 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 日月潭

       ;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森林资源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渔业资源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经济发展

        台湾六十年代起注重发展工业,已形成以加工外销为主的海岛型工商经济。工业有纺织、电子、制糖、塑胶、电力等,开辟有高雄、台中、楠梓等加工出口区。北起基隆,南至高雄 台湾回归祖国纪念币

       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海上和空中航线可达世界五大洲。 台湾的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宝岛名胜有日月潭、阿里山、阳明山、北投温泉、台南赤嵌楼、北港妈祖庙等。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优越且有良好的深水港湾,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大陆移民始从厦门移往台湾。相似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生活习性沟通了厦门与台湾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两地人民情同手足故乡情。这种特定的地理与历史渊源关系使厦门成为与台湾各项交流交往的中转站和交通要道,更是经贸交往的集中地。

       历史沿革

       远古~16世纪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吴王孙权曾派1万官兵到达台湾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荷西殖民时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

       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郑氏执政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清政府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庆祝台湾光复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4]

有哪些自驾/徒步路线,可以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

       地理位置

        阿里山在台湾省嘉义县东北,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地跨南投、嘉义二县,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名称由来

        相传250多年前,达邦有一位酋长叫阿巴里,英勇善猎,只身翻山越岭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来常常带族人来此 打猎,收获颇丰,人们敬仰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山。

       地貌特征

        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一般俗称的阿里山,正确的说法是阿里山由十八座大山组成,涵盖了阿里山山脉的主要山系。若以地形来说,阿里山山脉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在塔塔加鞍部以楠梓仙溪、沙里仙溪和玉山群峰区隔。阿里山又是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气候特征

        阿里山之气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亦可达零下3度,蚊蚋绝迹,实为台湾休养避暑最佳处所。园区种植吉野樱、重瓣樱等数千株,日据时代并曾定名为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

       历史传说

       清代诸罗县志则叙述阿里山为「离县治十里许,山广而深峻…」未明确指出阿里山之名。另根据日本人安倍明义的著作《台湾地名研究》书中认为诸罗平埔族人与凤山平埔族人的语音相近,凤山平埔族称阿里山区的生番为「Karii」,流传到诸罗平埔族便以「Arii」同音讹传称呼之。

        1899年2月,嘉义办务署石田常平氏依山胞传闻,查访发现阿里山桧木原始森林。

        1900年6月12日,日本政府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开调查阿里山森林,据调查约有30万株的原始桧木林遍及整个阿里山区,从此开启阿里山天然森林资源的滥觞。

        1906年11月,小笠原富二郎发现包括今之阿里山神木的神木群。

        1945年9月,二次大战结束,10月25日台湾光复,日本归还台湾,阿里山事业区持续三十余年的伐木工作,其天然的红桧、扁柏等珍贵树种几已被砍伐殆尽。

        1963年,为保护天然资源,林务局将阿里山、玉山一带39600余公顷的国有林地,编为「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并拟定计画逐年编列预算整建及维护。

        1975年,台湾省政府将「阿里山风景特定区」更名为「阿里山森林游乐区」。

        1976年3月1日,行政院核定「阿里山森林游乐区计画」面积175公顷。同年11月9日阿里山发生森林火灾,将沼平火车站前的店铺、民居、旅社等大部分烧毁,火灾迹地的旧社区,依照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核定计画改为「自然公园」(即今之梅园),并广植花木、辟建步道供大众游憩。灾民并依阿里山整建计画,搬迁至第四分道(即今之中正村商店旅社区、中山村住宅区等),由林务局兴建商店、旅社、住宅,再依阿里山搬迁整建计画规定,办理租用予以安置,林务局员工则分配于香林村之宿舍。

        1995年台湾省政府核定「阿里山森林游乐区计画」,面积1400公顷,由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负责经营、管理、服务工作。

        1999年林务局改隶农委会为中央机关,仍负责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之经营管理、规划建设及游客服务工作,但名称改为「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

        2001年7月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纳入阿里山国家风景特定区(台湾第八座)计画范围。

       旅游资源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陈早为人所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阿里山空间距离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层一层盘旋绕上山顶的铁路,竟长达七十二公里,连通各森林区的支线,总长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条隧道,最长的达一千三百公尺。火车穿过热、亚热、温、寒四带迥异的森林区。 通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 “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1991年新中横公路通车后,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便与玉山国家公园串连而成为新兴的旅游路线。

        阿里山空间距离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层一层盘旋绕上山顶的铁路,竟长达七十二公里,连通各森林区的支线,总长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条隧道,最长的达一千三百公尺。火车穿过热、亚热、温、寒四带迥异的森林区。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在晴天的破晓时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观赏云海,确是赏心乐事。游人但见云海茫茫,瞬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难怪阿里山的云海是台湾八景之一。观日出的地点则以祝山为妙。祝山海拔仅次于塔山,为二千四百八十公尺。黑夜退去,天空呈鱼肚白,祝山后先现出一丝红霞,慢慢变成弧形、半圆、大半圆,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一轮红日先从云海边上升,再从山顶冒出,光芒四射,煞是一番景象。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陈早为人所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森林游乐区大部分属于高山平夷面地形,若从大塔山俯瞰,便可发现西侧成缓坡走向,祝山、对高岳等山棱东侧为地形险峻的陡峭断崖,隔和社溪与塔塔加相对;而小塔山亦为断崖地形,阿里山溪以西北向注入清水溪,向南则于阿里山公路山谷为曾文溪上游。1996年的贺伯台风创下单日降雨量高达1095公厘,这些狂泻而下的雨水造成三条溪流下游的土石流灾害,再对照历年来的气象资料,称阿里山为「雨山」实不为过。由于高山环境地处温带气候,阿里山的气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气温为摄氏10.8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曾达零下3度,因此夏季为著名的避暑胜地。

        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为三大林场,与玉山并为「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的预定地。阿里山的森林与登山铁道、日出、云海、晚霞合称阿里山五奇。1927 年,阿里山经台湾日日新报评定为台湾八景(另有十二胜、二别格)。1953年,台湾省文献会选定阿里山云海为台湾八景。1996年,台湾省旅游局办理新版台湾十二名胜,阿里山勇夺第二名(全民票选第一名)。2006年,行政院新闻局举办台湾意象票选(书面及网络),阿里山勇夺风景第二名(第一名为玉山),显示阿里山的地位早已深植人心。

        目前森林游乐区内种植吉野樱、重瓣樱等数千株,除了樱花以外,四季各有不同的植物盛开,将阿里山妆点成缤纷灿烂的花花世界。而有阿里山精神地标之称的神木在1997年7月1日下半身倒伏之后,新的巨木群隐然成形,目前游乐区内共有二区的巨木群栈道,整个阿里山区则尚有四株以上绿意盎然的红桧神木。除了巨木群栈道外,林务局另重修对高岳森林浴步道、塔山登山步道及自忠旧铁道的水山支线通往特富野的狩猎古道等。

        在人文方面游乐区有高山博物馆、树灵塔、琴山河合(河合铈太郎)博士旌功碑…等,游人至此可回忆日治时期至今的阿里山开拓史等,皆为重要的历史遗迹。

        阿里山森林游乐区隶属嘉义县,距离嘉义市东方约75公里,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西邻嘉南平原,北界南投县。阿里山由尖仑山、祝山、对高岳山、大塔山、塔山........等十八座大山组成,总面积为39,650公顷。群山峰峦环列,形势雄伟。附近溪谷甚多,分别有北流之和社溪,西有西北流之清水溪及西南流之曾文溪等。

        由于多数溪谷而处处形成断崖,如塔山及对高岳山,故山岳重叠地势险峻,而其间雨量充沛,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树木生长各任天性蔚成巨木森林群。

        蚊蚋绝迹,实为台湾休养避暑最佳处所。园区种植吉野樱、重瓣樱等数千株,日据时代并曾定名为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

        阿里山五奇

        阿里山以五奇著称,即登山铁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日出、云海、铁路、森林与晚霞合称为阿里山五奇,它们不但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其声名更是远播海内外。

        五奇之一:日出

        当清晨曙光乍现,火红的朝阳轻巧地跃出山头,那璀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为新的一天揭开了序幕!由于地球公转之故,使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出现位置与时间皆不同。祝山观日楼是此地欣赏日出的最佳地点,您可以到阿里山火车站或沼平车站搭乘祝山观日火车,也可以从沼平公园观日步道牌楼拾阶而上。

        五奇之二:云海

        阿里山云海名列台湾八景之一,通常出现于天气晴朗、浮云遍布的日出或薄暮。而秋天是观赏云海的最佳季节,最佳地点则是神木站前的二万坪、游乐区内的慈云寺、阿里山宾馆、阿里山火车站、沼平公园、祝山观日楼与第一停车场附近。

        五奇之三:铁路

        与民国同岁的阿里山森林铁路是世界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轨距762m,坡度6.25%,由海拔30公尺的嘉义市升高到2216公尺的阿里山,途经热、暖、温三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绿野仙境,尤其独立山的三次螺旋环绕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绝对令您不虚此行。昔日为转运木材而兴建的它,今已蜕变成森林旅游列车。园区内现有三条支线,其中「祝山线」为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高山铁路,专供前往祝山观日出的游客搭乘:「眠月线」为观光之用,除了沿途美景以外,终点还有著名的石猴游憩区:「神木线」则穿越园区,至巨木参天的神木区。而早年所遗留下来的蒸汽火车与报废车厢,也已在沼平车站旁装璜成风味独特的车厢旅馆与火车展示区,让游客住宿与观赏。 五奇之四:森林

        从平地的龙眼、相思树、桂竹林等热带植物开始,顺着山势攀升,景致变换成属于暖带林的樟木、楠木和柳杉林,再往上到了温带林则可见到铁杉、台湾扁柏、华山松、台湾杉与红桧等。阿里山所拥有的丰富森林资源,涵盖了不同气候带,呈现变幻多端的奇景。阿里山原为台湾的三大林场之一后来才开发为森林游乐区。每年一到花开季节,整座山被装点成美丽 缤纷的花海,而在古木参天的林荫小径上。还可以吸 取芬多精、聆听鸟鸣声,一片鸟语花香、欣欣向荣。

        五奇之五:晚霞

        因高山地区空气较稀薄、太阳幅射强,导致空气 中的紫外线相对增强,使得蓝天比平地绚丽,而晚霞 也就更艳丽。慈云寺、阿里山宾馆、阿里山火车站、 沼平公园、对高岳、祝山观日楼与第一停车场附近, 是阿里山晚霞的最佳观赏点。

        人文方面有高山博物馆、树灵塔、古老火车头展示场、琴山河合博士升功碑等,皆为重要历史遗迹。区内有如此丰富珍贵的自然人文资源。是提供人们做为心灵休憩的好地方,亦是留给后代子孙最纯净的乐土。

       1、大熊猫故乡之旅

       大熊猫是我国珍稀的保护动物之一,成都是中国大熊猫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自驾游可以让你更接近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这条路线可以从成都出发,沿途经过都江堰、犀浦、峨眉山等地,游览大熊猫保护中心、青城山等景点,近距离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在此之外,这里还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址,非常值得一游。

       2、长白山野生动物观察之旅

       长白山是中国的著名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自驾游可以让你深入到长白山的深处,近距离观察到棕熊、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着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如长白山天池、珲春市等,非常值得一游。

       3、西藏羚牛之旅

       西藏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羚牛是西藏保护的一种特有动物。自驾游可以让你近距离观察到羚牛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可以欣赏到神秘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这条路线可以从拉萨出发,经过林芝、日喀则等地,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卡若拉冰川等景点,是一个非常适合自驾游的旅游线路。

       无论选择哪一条自驾路线,都需要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驾驶。希望大家可以在自驾游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放着短暂又美好的春天不出去就太浪费了

       好了,今天关于“阿里山攻略11月9日”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阿里山攻略11月9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